徐勝一教授表示願免費移轉其國科會1996年計畫成果(重整中國歷史時期之氣候資料之「歷史氣候編年檔」)給本會網站使用。本會萬分感謝。全文如左。

關於氣候資料檔及使用說明

為了文字檢索及統計列印上的方便,我們將與氣候有關資料分成分五個部份處理;即(1)原載事件、(2)古籍名稱及出典頁碼、(3)公元紀年、(4)氣候災害類別、(5)災區類別等。前兩項載明資料原貌及典故出處,第三項為事件發生之相應公元年數。第四的災害類別及第五項的災區類別,則是為提供快速搜尋及統計列表之用而設的。因為總資料檔中,難免出現一些可疑或矛盾的記錄,為了方便使用者查核其正確性,每項記錄均詳細列出該項出典處(包括史冊名稱及頁數)。對照表列如表一,而引用的史籍文獻則詳列於文末之「參考文獻」中。這五項的內容及格式敘述如下:

1.格式

(1) 1-64行:事件發生年代及史實;如「漢景帝中元元年辛

卯,衡山雨雹大者尺八寸.」及「漢和帝永元元年七

月,郡國九大水,傷稼.」

(2)65-74行:典故出處;如「湖南5043頁」為湖南通志

第 5043頁,及「後漢3308頁」為後漢書第

3308頁。氣候編年資料總檔所用史籍簡稱及

全名詳如表一。

(3)75-79行:公元年份;「-150」表示事件發生在公元

前150年,「89」表示公元後89年。若年份

不能肯定或有疑問者,則在該列1-64行中適

當空間置有?號,留待查核,而所附年分僅供參

考,如「漢孝昭帝始元中,雨土晝昏」,因無法

確定公元年份,故檔中附有「?」,留待後續查

證。

(5)80-80行:續列符號;有些事件記錄過長,超過一列者,

則除最末列外,本行位均標上「+」號,表示下一

列文字仍為同一事件,如「76+」及「136

8+」者均表示本列敘述未完,下列有後文銜接。

(6)81-83行:災害類別;「01A」表示風災,「10A」

表示雹害,詳如表二。符號「A」代表災害類別,

有別於災區類別代碼「B」,以利電腦檢索。

(7)84-86行:災區類別;「12B」為湖南省,「13B」

為江西省,詳如表三
檔案下載:歷史氣候編年檔–使用說明
檔案下載:歷史氣候編年檔–資料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