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尺變遷初探

 

徐統

(清大材料科學研究所,本會會員)

 

 

常見人說到孔子身長九尺六寸,關公身長九尺若干寸,多會說明:「古尺較短。」中國人一古五千年。多古時的尺有多短?今日常用的台尺,長約33 cm。至於「古尺」,我找到的資料,畫成圖如下:橫軸是西元年代;縱軸是公分(釐米,cm)。這裡可見古尺確實較短,而且從西元前500年到西元900之間,有相當平穩的增長。再古就缺乏資料,不能跟商代短到十幾cm的尺銜接。較晚近的資料上下起伏較大,是因為容納了多種的尺。雖同一時代也並不統一。

請注意許多尺的年代並不很確定。例如東漢和西漢各約200年,在橫軸上該畫成一段橫線才是。三國和新莽的時代短,比較好畫。請大家指教,補充。
Photobucket

 

 

 

參考文獻:(後面加 ? 表示年代不確定;作者推測。)

《傳世古尺圖錄》

  商骨尺,-1350,16.8

  銅尺,-120,22.6

  新莽貨布尺,10,23

  漢骨尺,60,23.2 ?

  漢彩畫牙尺,100,23.1 ?

  後漢慮虎銅尺,170,23.3

  蜀章武弩機尺,230,23.5

  魏正始弩機尺,260,24.3

  銅尺,-100,24.9 ?

  銅尺,300,25

  鎏金雕鳳銅矩尺一,500,24.8 ?

  鎏金雕鳳銅矩尺二,500,26.4 ?

  唐白牙尺,650,29.4

  唐紅牙撥鏤尺甲,680,29.6

  唐綠牙撥鏤尺甲,680,29.5

  唐鏤牙尺,720,30

  銅尺,740,29.9

  唐紅牙撥鏤尺乙,760,30.2

  唐綠牙撥鏤尺乙,760,30.2

  銅尺,780,30.5 ?

  銅尺,800,30.9 ?

  牙尺,820,30.9 ?

  唐牙撥鏤尺,840,31.1

  唐鎏金雕花銅尺,860,31.2

  唐開元泉尺,880,31.5

  銅尺,900,32.1 ?

  宋木矩尺甲,1000,30.5

  宋木矩尺乙,1000,32.1

  宋三司布帛尺,1070,26.9

  明嘉靖牙尺,1550,31.9

  大清工部營造尺,1770,33

  大清會典圖樂律用尺,1850,26.9

 

《中國古代度量衡》,丘光明,1994,台北,台灣商務

 

  (46-47 頁)公元前 344 年…商鞅方升…可折算一尺合 23.2 厘米。

 

  (77 頁)商代骨尺牙尺… 16 厘米左右。

 

  (78 頁)百黍橫排…約合 23 厘米,與漢代一尺之長相合。

 

  (78 頁)百黍縱排…長 32 厘米…合清營造尺。

 

  (87 頁)兩漢尺…沿…秦制,每尺 23 厘米左右。

 

  (87 頁)東漢後期… 23.5 厘米。

 

  (93 頁)新莽… 23.1 厘米。

 

  (100 頁)魏尺長約合 24.2 厘米。

 

  (100 頁)三國… 24 厘米左右。

 

  (101 頁)莽尺長 23.1 厘米。

 

  (103 頁)西晉… 24.14 厘米。

 

  (105 頁)後魏前29.5厘米,後魏中29.5厘米,後魏後30厘米,東後魏30厘米。

 

  (110 頁)從春秋戰國至清朝…尺度從23厘米增長至32厘米增長率為40%,魏晉南北朝幾百年間就增長25%

 

  (115 頁)隋… 29.5厘米。

 

  (116 頁)新莽尺… 23.1厘米。

 

  (116 頁)(公元 424 – 453)宋文帝…造渾天儀… 24.5厘米。

 

  (118 頁)元…郭守敬…量天尺… 24.5厘米。

 

  (153 頁)清(乾隆)…工部營造尺… 32厘米。

 

  (156 頁)清(1858)…海關尺… 35.8厘米… 35.5厘米。

 

  (159 頁)1927…一米等於三市尺。

 

 

《中國度量衡史》,吳承洛,1984,上海書店(原1937商務;1981台灣商務台四版,作者吳洛)。

 

  (42, 62頁)新莽尺,22.81343cm

 

  (62 頁)新莽嘉量尺,23.08864cm

 

  (62 頁)周尺,19.77788cm

 

 

《中國古代建築尺寸設計研究》,金其鑫,1992,安徽科學技術。

 

 

《中國古代度量衡論文集》,丘光明,邱隆,王彤,王柏松,劉建國,編,1990,鄭州,中州古籍。

 

 

《三至十四世紀中國的權衡度量》,郭正忠,1993,鄭州,中國社會科學。

 

 

《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丘光明,1992,科學。